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军队中的将领因地方建设的需要转向地方工作。黄罗斌,这位曾担任西北野战军旅长和宁夏军区副司令的军事首领,如今离开了军队,开始担任省部级干部,继续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
黄罗斌的军事生涯始于陕北,他是红军的亲历者。早在1929年,他便加入了游击队,三年后正式成为红军的一员。在随后的战斗中,他不仅担任过政治工作的重要职务,还曾担任过多项军事主官职务。土地革命时期,他在组织中一路晋升,最高职务达到团级。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黄罗斌被分配到后方,主要负责保卫陕甘宁边区。那个时候,许多来自陕北的红军将领们选择留守,因为他们对于当地的民情、地形等情况非常熟悉,这为他们开展各种工作提供了便利。他曾在陕甘宁边区保卫司令部担任参谋长,之后又成为警备第三旅的副旅长,接着担任129师385旅的副旅长兼警备第三旅的旅长等职务。
展开剩余62%有人或许好奇,担任129师385旅副旅长难道不是意味着直接奔赴前线吗?实际上,在抗战爆发时,385旅的旅部及770团并未前往前线,而是留在了陇东进行驻守。其中,下辖的669团在陈锡联的指挥下出征前线,而后演变为新成立的385旅旅部,陈锡联出任旅长。因此,在当时确实存在两个385旅,一个在前线,另一个则在后方,黄罗斌担任的正是后方这支部队的副旅长。
在解放战争期间,黄罗斌继续担任警备第三旅的旅长,随着战斗形势的变化,他的部队被整编为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继续担任旅长。然而,在作战过程中,他也曾遭到纵队的批评。根据警备第一旅的参谋长刘懋功的回忆,1947年,黄罗斌与王世泰共同指挥警备第一旅、警备第三旅及骑兵第六师,继续在关中地区作战。在与马家军的较量中,由于战斗力量悬殊,黄旅长带领第五团突然撤退,导致警备第一旅的第三团左翼暴露在敌方火力之下,承受了巨大压力,导致团长和政委均负伤,战斗异常激烈。此次战斗中,除了第三旅的第五团较早撤离,其他三个团都遭遇了重大损失。
在1947年9月21日,上级决定将警备第一旅、警备第三旅和骑兵第六师合并,组建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并与第二纵队协同作战。在西府战役中,第四纵队未能如预期表现出色,提前转移给后续部队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因此上级对第四纵队的指挥层提出了严厉批评。纵队首长因此对警备第三旅的旅长进行指责,认为他战斗不力,从而撤换了下属团长,而旅长则只是进行了普通的检讨,并未受到更严厉的处分。
刘懋功表示,在解放战争期间,对方多次犯下同样的错误,造成了兄弟部队与自身部队的损失。这些或许成为了黄旅长被调离野战军的原因之一,随后他去到西北军区,担任独立第二师的政委和独立第一师的师长。解放后,他被调任至宁夏省军区,担任第一副司令和副政委,并出任军区政委。
据说,凭借他的资历和职务,如果授予军衔,至少应当是少将。然而,由于他还兼任地方省委副书记,或许这影响了他的军衔授予。在1958年以后,他调任甘肃省副省长,随后在七十年代末调任新疆自治区副书记,到了八十年代,则转入二线担任甘肃省委政协主席和省顾问委员会主任。作为长期担任省部职务的资深干部,他在八十年代还被选入中顾问委员会,为国家发展继续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发布于:天津市保利配资-正规好的配资平台-在线配资服务-杠杆配资哪家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