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上海市教育考试院获悉,6月23日(星期一)14:00开始,上海高考生可以查询成绩了,接下来其它城市的高考生也可以陆续查询成绩。
成绩出炉,接下来就是家长和考生们选择专业的紧张时刻。
近几年,顶尖高校纷纷扩招理工科,政策资源也全力向理工倾斜,理工科成了大家眼中的“香饽饽”。
去年,百度发布的高考大数据显示:热搜专业top10里,仅有2个文科上榜,其余全是理工科。山东省2024年“物化双选”考生,比2021年足足多了20个百分点。
本科专业,正在进行一场全国大洗牌,背后是国运之战、时代变迁。每个人,都应早作打算。
近日,985名校四川大学一口气撤销了31个专业。其中包括公共事业管理、电子商务、保险学、音乐学、广播电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核物理等,涉及多个领域。
有同学说,一觉醒来,突然发现成了“关门弟子”:我正在985念的本科专业,被母校撤销了……这种感受,其实这几年非常普遍。全国高校,都在批量裁撤专业:
2014年撤销了67个专业布点;
2019年撤销了367个专业布点;
2022年撤销了925个专业布点;
2023年,被撤销的专业布点暴增到了1670个;
展开剩余88%2014年撤销了67个专业布点;
2019年撤销了367个专业布点;
2022年撤销了925个专业布点;
2023年,被撤销的专业布点暴增到了1670个;
据统计,12年来中国一共撤销和停招了将近1万个专业布点,一场轰轰烈烈的专业大洗牌正在上演:
外贸专业、土木工程凉了,连金融业也蒙上了“羞耻”的阴影;
外贸专业、土木工程凉了,连金融业也蒙上了“羞耻”的阴影;
理工类院校经费快速攀升,哈工大的经费涨幅超过了清华北大;
理工类院校经费快速攀升,哈工大的经费涨幅超过了清华北大;
不少省份,强基计划进一步向理工倾斜,而文科生高考滑档现象愈演愈烈……
不少省份,强基计划进一步向理工倾斜,而文科生高考滑档现象愈演愈烈……
背后,是越来越激烈的大国博弈,是中国努力冲破西方科技“卡脖子”的绝地反击,是一场输不起的国运之战。
01
专业大洗牌,谁被“抛弃”
这几年高校专业大洗牌,被裁撤最多的专业是什么?
“公共事业管理”一定榜上有名。2018年以来,足足有100多个高校撤销了这个专业。唯一一个比它还惨的专业,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图源:麦可思研究院
70后和80后应该有印象,公共事业管理在2000年代是中国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其热度甚至可以和经济类专业掰手腕。从2000年到2017年,我国各大院校开设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数量,翻了10倍。
但今天,时代彻底变了。
曾经被尖子生挤破头报考时有多么抢手,如今被各大高校撤销时,就有多狼狈。虽然没有被裁撤,但在报考热度和受欢迎程度上一落千丈的专业,莫过于土木工程了。在国家大搞基建、楼市狂飙突进的时代,土木专业同时吃到了房地产和大规模城镇化的双重红利,很多人轻轻松松一飞冲天。
2013年,碧桂园老板杨国强甚至对人事主管说过:“给你30亿,去招300个博士来”。
如今呢?碧桂园自身难保,还在生死线上挣扎。各大高校的土木专业分数线齐齐大跳水,甚至专业要改名为“智能建造”,家长们还唯恐避之不及。
网络上开始流传这样的段子:“工地3000块钱招不到农民工,但能招到土木专业大学生。”
今年迎来阵阵寒气的,是金融专业。曾经热门的财经类院校,被时代转身就抛弃了,高考录取出现“断崖式”滑坡。
211高校上海财经大学,在广东物理类的最低录取排名从2021年的3000名以上,一路下滑到2024年不到13602名,暴降一万名!
211高校上海财经大学,在广东物理类的最低录取排名从2021年的3000名以上,一路下滑到2024年不到13602名,暴降一万名!
中央财经大学从6000名暴降到13000名以后,对外经贸大学、首都经贸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也遭遇了类似的滑坡。
中央财经大学从6000名暴降到13000名以后,对外经贸大学、首都经贸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也遭遇了类似的滑坡。
高校专业大洗牌,为什么波及了这些领域?
02
大变天:就业与国运
金融专业为何遇冷?你懂的。直接原因,就业变难了。
据东方财富Choice,今年7月11日券商行业约有34万从业人员,相比年初,半年时间就减少了近万人。伴随减员,还有降薪。Wind数据显示,近三年券商行业降薪明显,2023年人均薪资比2021年减少了将近20%,平均减少约12.74万元。
今年7月,上海交大高金学院副院长李峰在毕业典礼的一句话,引爆了整个金融圈。他说:“一些人认为金融业毫无价值,因为金融似乎不是硬核科技,认为金融业是可有可无的交易成本;有些金融从业人员,包括我们的一些同学和校友,甚至产生职业羞耻心。”
“金融羞耻”这个词,一夜传遍了全中国,成了今天独特的时代标记。
就业的兴衰,决定了一个专业的兴衰。
正如管理学,当年也曾经是亲友们争相推荐的文科专业。如今,社会需求却严重不足了,被大规模撤销是迟早的事。《光明日报》曾统计过,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职位需求,2019年比上一年下降了31%,2020年比上一年又下降了37%。正如西安交大原校长王树国说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社会走在了大学的前面,需求走在了我们的前面”。
就业兴衰的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国运的走向。
2023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
优化调整的原则是什么呢?方案非常清晰地指出了答案——要服务国家发展。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建好建强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
最典型的,就是人工智能。
2018年,我国首批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布点只有35个。到今年,全国有533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图源:麦可思研究院
短短6年时间,人工智能的专业布点数量增加了15倍!
背后,正是国运所需,就业所向。在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复旦大学党委书记就透露:“国内人工智能领域人才总缺口高达500万,而相关专业在校生规模仅为4万。”
在未来一段时间,人工智能专业仍然是国家指挥棒,引导全社会人才涌向的新兴行业。
03
理工科,越来越“香”
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了,其实这几年被撤销的专业中,也有不少理工科专业。比如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等,撤销数量也排名前列,甚至不少大学也撤销了计算机专业。
但是注意,很多理工科专业的撤销,是为了整合强化,不像一些文科专业是直接消失了。
像去年中科大撤销了英语、传播学、考古学等专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撤销了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也都是响应国家号召、集中资源发展优势理工科的意思。
要知道,过去12年中国撤销了1万个专业布点,但也同时新增了1.7万个专业布点,数量更多,这才是专业大洗牌的完整面貌。就拿这次四川大学撤销的专业来说,里头也有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等专业,但这些专业虽然消失了,川大却保留了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等大类专业,是为了适应大学“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模式创新,其招生人数依然众多,报考分数也比较高,生源火爆。
事实上,增加专业点最多的三个专业,分别是:工学、教育学、经济学。
相比之下,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的专业点数量持续减少。面对新一轮大国科技竞争和经济压力,国家选择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理工科领域,理工科将开始“狂飙”之路。而文科则相对被弱化。其表现主要在两大方面:一是在发展规划和升学上,给予特殊支持和重视。
今年4月,教育部举行“101计划”成果交流会,80多位顶尖专家,50多位院士深度参与,透露了中国学科发展的重心。这个实施了3年的计划,最早发轫于计算机学科(101正是二进制的象征),是一场直接面向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试点工作计划,由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约翰·霍普克罗夫特提出。
“101计划”面向本科生,极为重要,覆盖了计算机、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中药学、经济学、哲学等9个领域。其中,大部分都是理工科专业。这9个领域总共有77所高校牵头及参与,绝大多数力量,也倾注在理工科上。
计算机 33所
数学 30所
物理 31所
化学 30所
生物科学 33所
经济 25所
基础医学 11所
中医药 7所
哲学 14所
计算机 33所
数学 30所
物理 31所
化学 30所
生物科学 33所
经济 25所
基础医学 11所
中医药 7所
哲学 14所
知名的理工科院校几乎被“一网打尽”,综合类院校也成为中坚力量,可见重视程度极高。2020年推出的强基计划,也对理工专业强烈倾斜,选拔想要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的学生,尤其是为理科尖子生开辟了一条通往名校的直升通道。
今年,浙大、上海交大、中科大、国防科大的强基计划中,高端芯片、智能科技、新材料和先进制造等相关专业成为重中之重。而吉林大学、中山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都规定,高考数学成绩在145以上,就可以破格入围考核。哈工大、南开则在分数的计算上对物理、数学给予更高的权重。
入学门槛进一步降低,真的是求才若渴。
二是在发展经费上,全力支持理工科。
比如,这两年哈工大预算经费就暴增50亿,以最高35%的增长幅度杀入高校预算榜前五,预算直逼两百亿。作为传统理工院校,国防七子中的扛把子,位列美国制裁高校名单中的学校,哈工大培养优秀理工人才的担子可不轻。
同时,国防七子中的北航、北理工、西北工业大学等预算也均有涨幅,都超过了一百亿,剩下的南航、南理工、哈工程则都超过了50亿,信号非常明显。
在预算前十名中,东南大学超过了南京大学,也可以看做是工科院校对综合院校的赶超。
写在最后
普通人想在时代风口上起飞,一定要关注国家的筹码往哪放,才能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中国必须抢占全球科技竞争的先机。具体目标,就是“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科技强国”。在这一战略指引下,中国疯狂加码新兴工科,是必然之举。
因此,这一轮全国专业大洗牌,正是科技强国战略的缩影。
理工科人才,尤其是复合型理工科人才,我们的培养力度一定会越来越强。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高精尖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旺盛。一个人的奋斗固然重要,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在专业选择上,更是如此。
顺势而为,才能事半功倍。
保利配资-正规好的配资平台-在线配资服务-杠杆配资哪家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